国际复材创业板上市,加速产业链整合与技术创新
近日,国际复材正式启动申购,预示着该公司将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此次发行总数达70000万股,网上发行9800万股,申购价定为2.66元/股,发行市盈率为10.21倍。
公司战略:产业链整合与技术创新同步进行
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上市旨在为公司筹集资金,扩大生产规模、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新产品。同时,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市场拓展和业务范围的扩大。”
产业布局:从玻璃纤维到复合材料一体化发展
国际复材主要专注于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包括粗纱和细纱两类产品,细纱直径在9微米以下,而粗纱则在9微米以上。这些产品在风电、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电子通信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产品广泛应用:从家电到航空航天
产品不仅在传统领域如工业管罐和建筑材料中有应用,而且在新兴领域如清洁能源、节能环保、轨道交通、5G电子通信中也有巨大潜力。
订单情况良好:产销平稳增长
公司负责人表示:“当前公司手头订单保持平稳,产销状况良好。”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国际复材营业收入分别为69.12亿元、83亿元、78.94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亿元、10.97亿元、11.44亿元。
技术实力:持续研发助力产品创新
随着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国际复材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20年至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2.03亿元、2.59亿元、2.9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07%。
未来规划:高性能复合材料助力多领域
公司负责人透露:“未来,我们将持续保持高研发态势,致力于开发更高强度、更轻量化的高性能玻纤及复合材料,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如航空航天、汽车、风电等。”
中国玻纤行业已进入成熟发展期,2021年我国玻纤产量占全球的65.68%。高投入、高技术门槛的特点使得全球和中国的玻璃纤维生产企业均具有高集中度,呈现出产能寡头垄断的格局。
产业增长:不断扩展应用领域
2012年至2022年,国内玻纤总产量由288万吨增加至687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08%。产业增长的原因在于产品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市场容量提升。
上市计划:资金助力技术改造与产能新建
公司计划通过此次上市募集资金24.81亿元,投向多个项目,包括玻璃纤维智能制造生产线、高性能玻纤生产线冷修技改、电子级玻璃纤维产品改造升级和补充流动资金。
上市后,国际复材将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加大在智能制造技术、自动化设备、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研发投入,提升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以应对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
国际复材,绿色复合材料领航者
国际复材的上市,意味着绿色复合材料行业的崭新篇章。公司将以更强大的技术实力、更广阔的产业布局和更加灵活的资金支持,持续引领绿色复合材料的创新发展。